被送给病弱公主后: 【END】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被送给病弱公主后》 【END】(第1/2页)

    第58章 春风得意

    至圣三年十月,麻衣如雪。

    只是较往年不同,今岁贡举不分男女皆可报名。

    来自外地州县的赶考娘子们不多,但长安、洛阳之地富庶人家识文断字的娘子们却不想放过这个能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

    士子们有些抱怨声,但不敢大放厥词。说起来还跟去年的贡举有关。集书馆是圣人在公主府时候培养的力量,其中郑澹容、杜佩兰等人早就被选入宫中做女官。

    她们离开后,集书馆也没有变得空荡,只是一代新人换旧人,昭文寺学馆中的小孩长大了,如今打头的,就是大长公主府上的小县主崔萦。她们入学的时候年龄尚小,可这么一来,对时文和贡举了解更深,还能从宫中得到一手资料,得知政治动向,对起策文来,精准老辣。

    集书馆中的考核和贡举相同,可往常都是各管各的,集书馆文章不用评名次,只需要上呈给圣人浏览,哪想到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这一批出自小娘子之手的卷子混入贡举卷子里,而恰好这一年开始卷子糊名。主持贡举的照旧批阅,可没*想到上呈到圣人御案,揭名一看,二十三名新进士中,有四人是集书馆的小娘子。

    这件事动静可不小,朝臣们无法再拿才学说事,毕竟文章是他们评点出来的,样样都满意,唯一觉得不妥当的,就是对方都是小娘子。但顶上坐着的那位也是女人呢,还有位列朝班的长公主们在,谁敢直接说女人不配?只能拿不符合规矩来据理力争了。毕竟那几位小娘子的卷子是不小心混进来的,不像士人那般经过州县的推举。连名都没有报,哪能直接录名?

    如此,圣人不好将她们点为进士了,可朝臣们也没松一口气。因为他们只是权宜之计,那番话算起来其实也是破绽百出的。集书馆并非官衙,可圣人对其中人的要求不比对官衙低。圣人尚在公主府时候,就已经有所图谋。

    果不其然,宁轻衣凝视着朝臣,云淡风轻地说,来年贡举改变标准,也准女人来科考。朝臣们面面相觑,劝阻也没有效用,更何况宰臣们也不是一条心,近些年提拔上来的,对圣人的话十分认可,尤其是越王府那边,简直是不遗余力地推行。

    事情藏不住,宁轻衣也无意要藏,小娘子的本事还得让旁人知道。于是,这群小娘子们虽然没在朝堂列名,可出入都有人戏称她们为“白衣进士”,文章也通过集书馆刻印发行,又通过商队和戏班送往州县。

    最后,宁轻衣正式下诏,至圣三年的贡举,允许女人来参加。至于能够走到哪一步,就看她们自己的本事了。世道如此,同样的结果,她们不得不付出百倍的汗水。但只要她们走出了这条通坦的大道,后来之人便能蒙受恩泽。

    集书馆中。

    崔萦和崔离都在浏览文章。

    崔尚在前年病逝,崔家直接越过浑浑噩噩的崔博文,由其长子崔休当家。崔休是靠进士入仕途,而崔让……他对读书当官都没有兴趣,仍旧过他的逍遥日子,两兄弟一直住在崔府中。

    崔萦则是在山阳大长公主府上住。

    大长公主极为疼爱幼女,依照公主府的权势,她根本不用走贡举这条路。

    也有人问了崔萦:“娘子是大长公主爱女,又与圣人、裴娘子有旧,想要一个官职何其轻松,何必如此呢?”

    崔萦理所当然地说:“我是大长公主之女,更应该做一个典范。”她的身份让她走在前头可以少去许多谩骂声,不必像贫者、困者那般受辱。越是如此,她越应该踏上那一条路。虽然圣人身体早就在裴裴调理下大好了,但幼时印象留着呢,她们努力一点,圣人和裴裴也轻松些。

    过去贡举有考功员外郎主持的,但至圣年间,贡举从吏部转移到了礼部,由宰臣加知贡举头衔,主管贡举事,旁人也插不了手。各州县送来长安的小娘子数目其实不及士人,但至少这条路对她们来说不再闭塞。

    宫中,裴琢玉与宁轻衣对坐下棋,指尖摩挲着黑子,眼前着身陷重围,她索性手一松,啪嗒一声响,棋子落回了盒中。

    “往岁只录二十几人,就算稍微放宽要求,也不会有太多。从州县千里迢迢来长安参与贡举的小娘子,家中未必还愿意给她们第二次机会了。”

    工部那边在卢参玄的指导下,改进了印刷术和纸张,使得书价降下许多,但想要谋仕途不是认识几个字就可以的,必定是长久地投入。来长安参加贡举的娘子大致都出身士人家庭或者富户,但这些人的“开明”也是有限度的,给女儿的必定不如儿子多。倒是那些死了夫婿的妇人可以当家做主,来尝试一次。

    “人在长安,总比在家里自由,回与不回,选择也多了。”宁轻衣道。如果是在家宅中,可能直接被禁足,但人在长安,家中带来的压迫到底没那么让人窒息。抬手让人将棋盘撤下,她道,“但如何保障她们的自由呢?”

    长安物价可不比穷乡僻壤,居之不易,家中完全可以用钱财来做要挟。

    “金花帖未必人人都能得。”裴琢玉想了一会儿,温声道,“集书馆中需要刻印的书需要人来校对,到时候可以请她们来。再不济,也能够到昭文寺学馆中做讲师。”集书馆之名想必士人们都知道了,但小娘子们比起厚脸皮的士人们更容易情怯,生活使然,但毕竟不好。

    宁轻衣扬眉,莞尔一笑道:“让平阳和阿萦她们一起去做。”

    这是开天辟地般的创举,可录取人数摆在那里,注定能够抵达顶峰的也只有寥寥数人。

    此番来京一趟,要教她们知道前路坦荡,有万千气象,而不是在挫折中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至少来过一次,就算不能真如愿踏上仕途,也能领教其它行当的好,而不是在宅院中将自己的一生都蹉跎了。

    二月下旬放榜,曲江梅花冲寒而放。

    春榜之后,进士宴集极多,曲江亦是十分热闹,车马往来不绝。紫云楼上,宁轻衣与裴琢玉倚栏而观,长安春色入眼,烟光灿烂。

    曲江大宴后,又有杏园宴。

    杏园在曲江西北,与慈恩寺南北相望,往年杏园宴都要在同科进士中选两个年少俊彦骑马游街,遍访名园采摘名花,时人谓之“探花”,而这两人便是两街探花使。今岁进士与往年不同,录取的名额也较去岁更多。三十二中有八位是小娘子,士人想要独占探花风光,几乎是不可能。只能推举一男一女,互相较量。士人们已经在心底开始暗自绞劲,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们不能如意。

    崔萦是裴琢玉她们精心培养的,也在八人之中。她在众目睽睽中翻身上马,持着金鞭,端是年少风流。至于另一位——没等那群瞠目结舌的士人反应过来,又有一位二十出头的小娘子上了骏马,朝着崔萦抛了个眼神,道:“走!”

    这两街探花使都是小娘子?新科进士先是一怔,继而想要一个“公道”,毕竟再怎么样,也得一男一女吧?现在跟预先商议的情况不一样啊!可宫人以及大长公主府上跟着崔萦来的人笑吟吟地一拦,温声道:“春光如此,诸君何不饮酒赋诗?”

    话说到这份上,进士们哪能再说什么?没看到知贡举的座主都没开口吗?规矩是规矩,但规矩是死的,大长公主可是活的。想来是宫中的主意。杏园行饮是件风光事情,哪能真闹起来讨人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