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122章 番外篇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122章 番外篇(第1/1页)

    阳春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野游的好日子。迎着暖阳春风,辆马车从沈宅驶出,缓缓出了城,往南而下。

    “沈师傅真走了?”皇宫里,年二十五,已亲政的小皇帝满脸失落。这些年蒙师傅师娘教导照顾,他习以为常,师傅师娘猛的一走真叫人不习惯。

    “沈老太太年岁大了,想回老家住,沈家两位大人孝极,自然要满足老人家这个心愿,再说,也不是一去不回的。”田太后宽心道。

    小皇帝点点头:“谢母后开导。”

    今国泰民安,内外皆平,师傅暂时致仕,该轮到他独当一面了。

    -

    沈家辆车,最前一辆坐着钱氏、罗氏和沈如康,中间是沈长林、陆清栩并他们十四岁的女儿沈浅玥,最后一辆则是沈玉寿叶京安夫妻加一双儿女。

    一家十口轻装上阵,要回老家探亲。

    自沈长林沈玉寿及第那年回过家乡后,他们已有几十年没踏上故土了。

    钱氏激动的这心呀,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罗氏两口子也兴奋的满脸通红。

    很快便日中了,一家人在驿站吃饭歇脚。

    “玉寿,长林啊,朝廷那么一大摊子事,你们真能走得开?就不管了?”镇定了一辈子的老太太钱氏心情忐忑,坐下喝了两口水后,试探着开口询问。

    她真怕孙儿们说回乡住两年的事是说笑的。

    沈长林点头干脆,语气笃定:“朝廷里可用的人才多的很,缺了哪个都能转。”

    “您老就安心吧。”沈玉寿也在旁搭腔。

    如今华京大学堂已全国闻名,实取科的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培养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有了这个人才培养渠道,沈长林和沈玉寿才能安心的暂时致仕,过上几年悠闲日子。

    一路慢行,边走边游山玩水,他们月离京,至夏初才抵达景安城。

    重回故地,脑海中那些尘封的记忆逐渐复苏,钱氏、罗氏、沈如康特意去槐花巷逛了一遍,大杂院的邻居竟还有没搬走的,钱氏激动,故人聚在一处,她请客吃酒回忆旧事。

    “当年我家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幸好有你们仗义照应,那几年过得才舒心……”

    钱氏他们同老邻居聊天,沈长林沈玉寿陪了一会离了席:“走,去府学逛逛。”

    在景安府学的几年时光令人刻骨铭心,那秉烛夜读的求学时光虽过了几十载,却如昨昔般历历在目。

    讲堂、斋室、藏书阁、荷花池、凤眼山,景安府学的格局并无改变,读书声朗朗,草木色青青,年轻郎子朝气蓬勃,随处可见飞蝶翩跹。

    二人没有惊动学官,漫步了个把时辰后低调离去,正并肩走在朱子大街上,一辆推车突然撞上石阶,崭新的书籍哗啦啦掉落一地。

    推车的伙计忙弯腰拾捡。

    “慢着。”沈长林快步往前,“这书是成套的,要按一、二、的顺序放。”

    伙计搔搔头,笑得腼腆:“原来如此,我不识字,嘿嘿,多谢先生帮忙。”

    沈长林打量着书封,只见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还有《字经》等基础启蒙,他随口问道:“是哪家孩子要去私塾开蒙吗?购这么多书。”

    伙计摇头:“哪里,这是李相公要了装船,带去恭州赠人的书。”

    “李大相公?”

    “先生不是本地人吧?李相公在景安可有名气了,他是位绸缎柏,从前是读书人,还是秀才公呢!”伙计说着朝不远处的景安府学努嘴,“李相公从前在里面读过,后来因家贫弃文从商,发财后没忘本,经常买书纸笔墨赠给贫家学子,光是恭州老家他就资助了十多个学生,还帮村里建私塾,给县学府学捐学田,是个大好人。”

    李文柏,定是李文柏。

    沈长林和沈玉寿内心激动,没想到离开府学后文柏兄竟有这番际遇,知道他过得好,还做了许多好事,作为多年不见的故交,心甚慰甚喜。

    -

    “阿爹,还有多久到呀?”

    从景安城外的码头登船,渡过沱水河可直抵永清县河口,已不必在洪征县靠岸走陆路了。

    沈长林站在船舷上眺望两侧青山,嗅着潮腥的河水,思绪起伏之时女儿浅玥从船舱里出来,攀着沈长林的胳膊甜甜发问。

    浅玥长得很像她母亲,气质清泠泠的,看上去颇为高冷,但在爹娘面前,她和世上大部分小姑娘一样爱闹爱娇。

    “快了。”沈长林指着右前方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陆地,“还有几个时辰,船便要靠岸。”

    小姑娘梳着俏皮的双环髻,青色的发带随着江风飞舞,肌肤白里透红,她踮着脚,好奇而兴奋的张望,满心欢喜和期待:“那里就是阿爹和伯父长大的地方吗?”

    沈长林含笑点头。

    不知何时陆清栩也出了船舱,一家口站在一处,朝着同个方向眺望。

    咸水村还是那般安静,炊烟袅袅,闲适安逸,有变化的是村里的房屋和道路,泥泞的土路被整洁的石板路代替,土屋茅草屋也摇身一变,成了青砖瓦房。

    村里好多人靠种草莓和西葫芦发了财,钱壮穷人胆,先富的人跑买卖长了见识,陆续建起了果园、药园,修起鱼塘和砖厂,加上咸水村出了两个进士,大家都说村里风水好,产的瓜果鱼虾养人,于是纷纷购买。

    咸水村便这样富了起来。

    “快来看呀!钱氏一家回来了!”

    不知是谁眼尖,最先发现他们一行,一声吆喝,村人们都听见了,大家停下手里的活计,都要来看状元公和进士老爷。

    寡妇白氏抱着孙子正好在村口,她乐呵呵的,一下攀住钱氏的手:“婶子,你可算回来了,我有好多话要和你说呢!”

    寡妇白氏嘴快,很快便把钱氏想打听的不想打听的,知道的不知道的人的现状都说了一遍。

    “我家两个儿子后来都读过书,可惜没读书什么名堂,现在兄弟一块挖鱼塘养鱼,托婶子的福,这日子蛮好过的,沈语秋还记得吧?文老太那胖孙子,现是酒楼的大厨啦,诶呀呀,做菜真不赖,你们若要办酒席,请他做厨师绝对没错。”

    “对了,咱村也有村塾了,沈玉堂,就是婶子妯娌的孙子,在景安读了好多年,到底没考上举人,前些年回村了,在家开馆教书,束脩收的便宜,咱村的孩子都去读哩……”

    沈长林听着笑着,一时恍然,突然想起那个被罗氏捡回家的上午,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又傻又哑的孤儿,会有如今这番造化呢。

    正是: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