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236章 攻伐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秦嬴鱼》 第236章 攻伐(第1/3页)

    秦国百姓家中存有余粮,黔首通过征作劳役也能获得口粮,全国上下倒是没有人饿死,就是渴死的动物尸体也在官署的严格监控下焚烧掩埋,是以,秦国这一年并没有发生瘟疫,算是平安度过了这个荒年。

    关中地区,从进入九月份就开始淅淅沥沥的下小雨,等到了十月份又开始下雨夹雪,虽然雨量都不大,但也能湿润干涸已久的土地。

    直到十月末一场鹅毛大雪一夜之间就席卷整个关中。

    虽说瑞雪兆丰年,有这一场雪明年春耕可以不用愁,但这样罕见的大雪也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像是积雪堵塞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闷死屋中人,大雪压塌房顶将全家掩埋,大雪封路让病痛的人得不到救治,以及家无余财无力取暖的黔首夜里无声无息的冻死等的祸事都很容易发生。

    这样大的雪,道路阻塞难行,即便王令下达了也送不出去,秦鱼只能希望各地基层官署能有所作为,帮助黔首们度过这场雪灾。

    秦王政六年的春天来的比以往要早,这似乎是一个好的开端。

    冰雪融化,填满了去年新修的河道,重新变的丰沛的渭水顺着四通八达的田渠流向田地,深入滋养着干涸的泥土。

    在去年举全国之力终于修建完工的正式被命名为郑国渠的泾水——北洛水的沟渠也开始发挥作用,泾水携带的大部分泥沙不再顺流入泾水下游,抬高泾水河床,而是打着旋儿进入郑国渠,然后流经开渠之初九设定好的各大河渠支流,从北向南淤积灌溉盐碱地严重的渭北平原。

    这里必将成为一片沃土,成为真正八百里秦川的农耕中心。

    就算以后再有如去年一般的大旱,关中地区也可凭借这条郑国渠保收基本口粮,不像去年一样,关中百姓只能靠存粮和国家赈济活命。

    这一年的夏天关中获得了大丰收,在抢收了田间作物之后,农夫们又马不停蹄的播种了新一轮的作物,争取将去年的损失弥补回来。

    但是,天不遂人愿,这一年夏末,关中地区虽然雨水不算丰沛,但得益于去年大修的河渠,丰沛的泾水和渭水滋润了田间土地,可以让作物顺利抽穗结谷,保障秋收的产量。

    不过,以秦国的河内郡为

    中心的二晋之地却是如去年关中一样,连月艳阳高照,没有下一滴雨。

    二晋旱灾已成必然之局。

    若是只是河内郡有旱灾,有去年关中旱灾经验打底,河内必能顺利度过今年灾荒,但是,二晋之地,河内只是很小的一块土地,更大的是赵国,以及一河之隔的韩国和魏国。

    魏国水网密布,得益于从大河至大梁沟通淮水的大沟,魏地或许不会太受影响,但韩国和赵国受灾是肯定的了。

    如果这两国国内受旱灾影响,颗粒无收,那么这两国的百姓绝对会四处流窜乞食,秦国的河内郡、上党郡和二川郡,乃至河东郡都会是他们的首选。

    他们或许不会去魏国,但一定会去河内。

    河内的富庶和开放可是天下闻名已久的,他们没有吃食,不去河内,还能去什么地方呢?

    关于此次旱灾,秦王政和秦鱼再一次召集大臣进行小朝议。

    所谓的小朝议,就是秦王政将信任和与此次议题相关的大臣们聚集起来开的小会:大家一起来议一议对此次二晋旱灾秦国要出的对策,以及,相关的军事行动。

    此时正是炎炎夏日,渭南章台宫里,供人游玩观赏的宫苑草木扶苏,鸟语花香,微风徐徐,湖泊边种有高大的树木,树叶遮挡了烈日散片片树荫,可供人纳凉赏景。

    秦王政让宫侍们在湖泊边的树荫下摆了一个小宴,酒水瓜果点心饮子应有尽有,供他的重臣们享用。

    秦鱼在宫侍的引导下来到湖边,远远就望见了有四个身影排坐湖边垂钓。他们头顶遮阳斗笠,手执钓竿,身边放着木桶,用来盛放垂钓上来的鱼。

    秦鱼一眼就认出来那个脊背挺直的年轻背影是秦王政,至于其他二个,只能从背影判断出来是老者,因为有斗笠遮挡,具体是谁他确是判断不出来了。

    秦鱼走近了,笑道:“你们好兴致,先垂钓起来了。”

    秦王政先起身迎接,高兴道:“正在等叔祖呢。”

    秦鱼低头挨个看过去,只有一只水桶里有一尾巴掌大的小鱼,其他水桶都是空的,想来应该是垂钓不久,不然这湖里人工养的鱼都笨的很,又多,时间长了不可能只钓上来这么多。

    秦鱼弯身探头去瞧那个先垂钓上来鱼

    的人的脸,不等他仔细辨认,这人就出声道:“孩子都满地跑了,怎的还是这样顽皮,不稳重!”

    都把他的鱼吓跑了。

    秦鱼惊讶:“武安侯,您怎么舍得出学宫了?”

    此人正是武安侯白起。

    白起左手边的老者回道:“我等受到大王诏令,自然要来赴王命了。”

    秦鱼打眼去看,这人竟是廉颇。

    两个八十奔九十的老头儿结伴在章台宫钓鱼?!

    那么廉颇隔壁的人又是谁?

    不等秦鱼开口询问,这人抬起了头,露出了他的脸,正是国尉尉缭。

    尉缭是魏国人,原本叫魏缭,他游学至渭水学宫后,便在兵学院停留下来,后因兵法卓著被推荐给秦鱼,秦鱼授予他国尉之职,为二公之一,此后他便称作尉缭了。

    尉缭起身,对着秦鱼礼道:“安平侯。”

    秦鱼:“国尉无需客气。”

    秦鱼摸着下巴看着眼前二人沉思,秦王政将这二位搞兵的请过来是何意?此次小议不是为着二晋之地的旱灾吗?

    似是看出秦鱼疑惑,秦王政请秦鱼上座,解释道:“叔祖,政觉着此次二晋旱灾是个好机会,欲出兵韩魏赵,只是不知道要对谁用兵,如何用兵,便将两位老将和国尉请过来相议。”

    秦鱼大惊,他能从秦王政言语和神情中看出他难以掩饰的兴奋和激动,或许年轻的秦王政压根就没想掩饰他此次出兵的心思?

    秦王政还在激动畅想:“叔祖,您说,此次出兵,能荡灭韩赵魏其中一国吗?政觉着能行,您以为呢?”

    秦鱼以为呢?

    秦鱼压根没想着要用兵好吧!

    秦鱼先问道:“大王要用兵,是自己想的,还是他人谏言的?”

    秦王政稍稍平息了下激动之情,答道:“是政自己想的。”

    秦鱼:“大王为什么想要用兵呢?”

    秦王政纳闷:“这不是很好的用兵机会吗?二晋受旱灾波及,肯定国力下降,内政不稳,粮草不足,若是再加上君王臣子昏聩,放弃饥饿的百姓,百姓溃逃乞食,不正好是秦国的机会吗?秦国兵马强壮,今年关中又大丰收,粮草军备皆富足,敌弱我强,此时不用兵,更待何

    时?”

    此时不用兵,更待何时?!

    这是秦国的君王说出来的话,而这个君王,今年年仅十八岁。

    秦鱼像是第一次才认识秦王政一样打量眼前的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